Web Digest

还有众多网络文摘,仅供个人收藏和参考

起点中文网的起点

with one comment

不断有作家跳出来抱怨,现在喜爱文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就连一些曾经由文学青年成长过来的人,也在怀念那些一盏青灯伴书卷的懵懂岁月。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阅读市场一直在向一个更多元、更蓬勃的方向发展。

随着2003年以来一个叫做起点中文网(简称起点)的原创作品网站的兴起,一步步带活了整个电子出版行业。2006年网络上最火爆的小说《鬼吹灯》,就是原创自起点,甚至兴起了一个”盗墓探险”的文学流派。喜欢文学的人在新市场兴起的过程里,不但没有减少,还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推动着阅读市场的进化,而层出不穷的创作团队也在某些角落正襟危坐,奋笔疾书。

站在2008年的起点中文网,不仅在开创这个行业,而且2007年全年营收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绩,也傲视着其他竞争对手。

然而,最初起步阶段的起点中文网,几乎是选择了一条赌博之路–大力开发网络读者的收费阅读,这样一个全新领域里,在产业链两端的生产者(作家)和消费者(读者)都没有做好商业化准备的时候,起点中文网到底该如何组织作家创作(生产),如何吸引读者收费阅读(消费)?

网络文学收费,商业新大陆

当第一批中文网络作家出现的时候,不但他们在为自己发现一个新大陆而兴奋,甚至文学界也因为他们成功地将文学之花嫁接到网上,而为他们鼓与呼。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着实火了一把,甚至从此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读 博士的痞子蔡、做期货交易的宁财神、当愤青学生的李寻欢、在银行工作的安妮宝贝,他们都怀着一个豪情万丈的理想,杀入网络文学阵营。他们被定义为互联网上风头正劲的网络作家,并瞬间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因为互联网,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隔阂被清除殆尽,阅读市场需求与供应变得更为直接,一切看来都显得那么美好,网络文学一夜之间便风光了起来,网络作家们看起来也前途无量。

然而不久,他们就发现,原来网上码字十分风光,但是要变成经济来源支撑理想,仍然只有走传统出版的路线。而文学的消费特征又决定,网络发表和传统出版是有矛盾的,大多数读者都不会为已经免费消费过的产品埋单。于是,痞子蔡继续读博士,虽然还在出书却也一本不如一本;宁财神还在码字,不过由写不赚钱的网络小说变成写非常赚钱的电视剧本;李寻欢出了书后迅速从台前走到幕后,开始当起了出版商,甚至享誉网络的笔名也愤然抛弃;至于安妮宝贝,还在追逐文学的理想,只不过已经从网络作家完全变成传统作家,成为出版社的打工仔,网络影响力也开始大不如前。

摆在爱好文学的网民面前的,仍然是巨大而日益增长的网络文学需求。

难道网络文学真的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难道网络这一新兴的”长尾”传播渠道,仍然要让位于壁垒高筑的传统出版?

直到专业文学网站的出现,确切地讲应该是商业文学网站的出现,才使那些在网上囊中羞涩的文学创作者们,以及饥肠辘辘的文学爱好者们重新看到希望。

起点中文网创立于20035月,到6月份,起点中文网日点击率只有200万,而同样主打玄幻文学的幻剑书盟日点击率已经达到了1000万至2000万,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起点都缺乏与幻剑书盟正面竞争的能力。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即使如此,稚嫩的起点中文网却独创性地开始商业化运作–准备向读者收费了!

瞬间,网络上来自用户、专家质疑的声浪扑面而来,网络上激烈的争论更是铺天盖地。事实上,起点的收费计划也几乎胎死腹中。

网络作者们本身对在网上码字已经不再抱赚钱的希望了,作品放在商业文学网站上收费,岂不是连网络影响力这一虚幻的追求也要落空?网络文学爱好者们,之所以在网上看小说,除了爱好更是冲着网络上”free“的优势,谁会为根本没有出版甚至不能摸在手里的作品付费?

起点中文网赋予电子出版行业的商业使命,究竟是一个充满遐想的商业新大陆,还是一个根本就不切实际的伪命题?

开发新市场的一场豪赌

不得不说,从起点中文网将自己定位为商业文学网站开始,便选择了一条赌博之路。

2001年网络泡沫破碎后,存活下来的网站,也惊慌失措地寻找生存支撑点。一夜之间,电子邮箱、个人主页、FTP空间等原本免费的网络服务都开始收费,而习惯了免费午餐的用户本能地都选择了集体出走。在互联网跑马圈地的年代,那些贸然收费的互联网企业,多年积累的用户资源几乎损伤殆尽。

网络文学是否能成就一个遥远的商业梦想?一切尽在未知之中。起点中文网的眼中,只有一个似是而非的方向–打通电子出版行业的产业链。只是,商业性质的电子出版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产业链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没有做好商业化准备。

作为一个以玄幻文学为主题的个人爱好者网站,起点深深地意识到单纯的爱好很难铸就文学网站的成功,其痼疾就在于免费的平台。单纯从兴趣出发的作品,缺乏物质层面的激励,创作的规模难以提升,创作的周期难以约束,创作的持续性难以保证,作品质量越来越后继乏力。起点中文网认为,只有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供应端提供利益保障,作家才能持续、稳定地为用户提供好的作品,从而解决行业之困。

200310月起点正式全面启动VIP收费。

虽然收费之初,曾爆发员工带着作家、作品资源转签的打击,还遭遇了收费作品提前泄漏的危机,但是起点中文网仍然将收费行动坚持了下来。为了确保初期发展的优势,起点决定在第一个月对会员免费,并且确立了2分钱/千字阅读的全额优惠的稿费制度。

到当年1110VIP优惠期结束,开始正式收费时为止,起点总共只有23VIP作品。但是由于采用全额支付的制度,使得第一个月就有作家的稿费超过千元。

起点顺势发表文章欣喜地宣布了这个信息。网络写手们才发现,原来网络创作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起点开创网络文学网站的先河,进行规模性收费,首先是对网民观念的巨大颠覆。而收费模式的初步成果,终于让整个行业看到了文学网站的曙光。

起点中文网在迅速地积累作家团队、忠实用户的宝贵资源。向用户收费后,起点并没有短视地将钱装进口袋,而是以稿费的形式将收入大部分付给了作家。特别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起点甚至自己贴上邮资把从用户收到的费用,全额支付给作家。此后,虽然起点与作家间有55的分成协议,事实上,起点还额外地送给作家20%,以37分成。

“这个行业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只想刺激、培养更多的作家,以壮大电子出版行业。”虽然起点中文网CEO吴文辉和起点的理想非常朴素,但是却执着地推动着电子出版行业的前进。

融资,借力盛大

2004年,是起点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但起点将幻剑书盟等竞争对手抛在了后面,更是一举进入了Alexa全球排名前100位。网站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也逐渐提升,但是网站管理团队本身还是处于业余的状态。整个团队分散各地,网络办公对于决策、管理、执行都具有很强的局限,团队的精力也越来越难以驾驭这个极速成长的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已经成为瓶颈,起点在2004年面临一个急需跨越的台阶。

融资是必然的选择。

由于盛大承诺起点的资源供给、方向规划和宽松管理,与起点自身的发展意愿是吻合的。经过创业团队的讨论,,起点中文网正式宣布被盛大收购,成为盛大全资子公司。加入盛大家庭后,起点中文网凭借前者软硬件、人才、技术、渠道、用户等资源的支持,迅速完成了公司化的过程,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被盛大收购前,起点已经有100万的注册会员,2万人的作家团队,已经实现了月盈利10万多元;而盛大收购起点两年后,起点注册会员已经达到600多万,作家超过6万人,2006年全年盈收近3000万。

拿网络作家当员工来培养

2005年之后,电子出版行业出现猛烈的发展势头,2005年,曾经在起点的收购者列队中铩羽而归的TOM,将幻剑书盟收归麾下;2006年,起点的几个编辑出走创办的”17K原创小说中文网”(以下简称17K)一路高歌猛进,势头惊人。

200610月,起点日点击量突破1亿,但起点的管理者认为,起点再次步入一个需要跨越的阶段–作家团队虽然经历了空前的壮大,但是依然与用户的需求有差距;面对不断奋起直追的竞争对手,形式单一的分成模式也已经不能承担黏合优秀作家的重任。

恰好这时,上海作家协会与上海社科院联合办班、培养作家的新闻启发了吴文辉:”为什么起点就不能出资培养自己的作家团队呢?”与上海社科院初步接洽的时候,后者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双方一拍即合。

针对这些问题,起点在2007年年初策划了国内电子出版行业最大规模的作家培养与激励计划。盛大高层非常认同起点的计划,在2007年年初的时候,给起点第三次增资,金额为一个亿。

,起点中文网的”千万亿行动”登场。所谓”千万亿行动”,就是”千人培训”、”万元保障”、”亿元基金”等活动的统称。”千人培训”是起点每年投入100多万与上海社科院合办作家班,为起点优秀的作家提供培训;”万元保障”照顾到了所有的签约作家,起点为站内所有签约作家提供了最低1万元的年薪保障;”亿元基金”是指起点为作家团队提供各种奖励基金、年金等,包括每年起点提供百万奖金按月发放,年终还设立汽车大奖,采用类似养老金的形式额外提供年金等。

WEB2.0网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普通个体的重新认识和肯定,而起点在对于网络作家–这群散兵游勇的激励和管理上,无疑比其他竞争者都走得更远。比如,起点中文网会给每位作者提供一份写作指导,每本签约作品都有编辑贴身指导,都能找到三位编辑提供意见和建议,编辑们帮助作者了解起点的上传、打榜规则和技巧,并向作者介绍起点作品市场走向等信息;作者不论是在创作或作品操作方面碰到任何问题均可以找编辑商量咨询,所有的签约作品均有编辑会跟踪阅读,当作品整体走向出现偏差时,编辑也会主动与作者进行沟通。

简单地说,起点用一种类似员工管理的激励和管理模式,将原本混乱、随意而不稳定的网络创作和电子出版消费进行了协调和融合,将作家当成自己的员工一样来培训、激励,深挖行业资源、培育行业环境,疏通了原本存在堵塞的电子出版行业的供应链,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网站经营模式。

当记者问及吴文辉,起点的巨额投入,是否会为他人做嫁衣的时候,他显得很坦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作家的创作历程都是和起点在一起的,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对于整个行业的深度挖掘和推动;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作家都能从这里成功,只是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中进行广泛播种。”起点在对改善作家的创作条件上近乎奢侈的行为,使吴文辉很自信,至于是否还会出现优秀作家出逃的现象,多少有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味道。

Written by admin

August 22, 2008 at 12:05 pm

Posted in 案例|Case Study

One Response

Subscribe to comments with RSS.

  1. I spent a lot of time to find something such as this

    Leon

    July 16, 2017 at 5:56 am


Leave a comment